<
近日的一天,小周突然发现父亲有些嘴斜,说话还吐字不清,不时地流口水,感觉情况不对,摸起手机拨打了。
接诊医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急性脑卒中,电话通知急诊科进入脑卒中绿色通道。
此时,患者病情加重,处于昏迷状态,还伴有呕吐。
颅脑CT未见颅内出血征象,经脑卒中团队评估病情后,诊断为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22分,怀疑颅内大血管闭塞,病情重,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随时有生命危险。
时间紧急,单纯用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存在死亡和高致残的风险,建议立刻静脉溶栓并桥接机械取栓。
告知家属,同意后立刻通知放射介入科导管室、卒中介入专业组做好术前准备。
术前大脑动脉血管闭塞
术后大脑动脉血管再通
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同意后,团队为该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造影证实患者大脑前动脉A2、大脑中动脉M2分支闭塞,病情危重,命悬一线。血管开通是挽救该患者生命的最佳方法。
卒中介入专业组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进行微创血管内介入取栓,随着血流通过的影像出现在屏幕上,标志着介入组成功从闭塞血管处取出血栓,实现了血管完全再通!
术后,该患者很快意识清醒,面部恢复正常,言语清楚,肢体活动有力,逐步康复。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颜进项表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越快消除血栓、开通血管、恢复血流,就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脑组织功能,有效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神经介入取栓术)是一项高、精、细操作的介入微创治疗,要求尽量缩短手术前拖延时间,手术越早,预后越佳。我院自开展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以来,最大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生命。
神经内一科副主任逯振想提醒广大群众,具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心房纤颤等高危因素的脑血管病患者,一旦出现肢体瘫痪或言语不清、医院就诊,尽快明确血管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脑血管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1.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
2.怀疑脑静脉病变;
3.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4.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
5.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
6.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
7.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处理的患者;
8.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文案编辑:孙峰松刘方晓
责任编辑: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