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场降温很生猛,各大医院神经内科病房里, [复制链接]

1#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张苗何丽娜本报通讯员宋黎胜于伟王回南

天气越来越冷,医院的抢救室里却显得热火朝天,这几天,杭州心脑血管医生们的朋友圈主题,也基本围绕着“手术”和“抢救”。

钱医院的神经内科、心内科打听了一圈,发现病房里挤进了一大波脑梗、心梗病人,他们都是被急剧降温的天气打倒的,最夸张的是,神经内科病房近七成都是脑梗患者。

这一波病情堪比前不久击倒孩子们的流感病毒,哪些人最容易得病?该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心脑血管?医院的专家一起为大家支招。

神经内科病房7成是脑梗病人

从病人数据上就能看出,这次降温到底有多危险。

脑血管病人:

在今年的10天时间里,医院接诊了脑血管意外病人30多名,医院收治了20多位脑梗患者,医院的神经内科病房里,近七成患者与脑血管病相关,病人以老年人为主。

心血管病人:

这10天里,医院救治了18例心梗患者;医院抢救了3例心梗患者;医院医院抢救了7例心梗病人,1月10日当天就抢救了2例。

据专家们介绍,以前心梗患者多是老年人,现在则是跨越了各个年龄段,30多岁的年轻患者也经常能碰到。

走路盯手机脑血管突然“爆裂”

“大家都在盼下雪,而我们正忙得昼夜不分。”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生刘芳感叹道,天气变冷,医院收治的脑中风病人明显增多,且患者明显低龄化,40到50岁的中年病人不少。

病人中有“低头一族”的冯大伯,他喜欢用手机看新闻、玩游戏、买东西,总是机不离手、乐此不疲。

几天前的下午,冯大伯在马路上迎着寒风走着,边盯着手机。突然间,他像被沉重一击般,脸色骤变,行走困难,需要搀扶,大伯口齿不清地说右边手脚已麻木。

身边的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一量血压,已飚至/mmHg,马上做急诊头颅CT检查,结果发现冯大伯脑内有个血肿,原来他因脑血管破裂致脑出血,急诊医生马上对进行了冯大伯降压等一系列治疗。万幸的是,由于及时控制血压,冯大伯脑血肿没有增大,治疗后症状也在逐渐好转,但还需要卧床静养,直到头颅CT复查显示出血基本吸收为止。

被天气打倒的还有喜欢晨练的吕奶奶,尽管天气转冷,吕奶奶还执意一早出门锻炼。

元旦那天,她出门不久,突然觉得右边手脚没力气,站立不稳,很快向右边跌倒,嘴巴歪向左边,医院。

头颅CT显示吕奶奶患上了脑梗死。医院就诊在发病3小时以内,急诊医生对吕奶奶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之后继续住院治疗。由于早期就进行了药物溶解血栓治疗,吕奶奶部分缺血的脑组织被抢救过来,症状改善明显,经后续治疗约1周,目前老人已在病房行走自如。

“刚刚还在下沙院区抢救一个年轻人。”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说,小伙子今年只有31岁,可他心脏左边血管完全闭合,右边也只有很狭窄的通道,“他天天和朋友吃饭喝酒,又喜欢熬夜,身体比较胖,血脂高,天气突然变冷,血管就受不了了。”

寒冷天气,为什么是心脑血管最受伤?

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耿昱介绍,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致血压增高,尤其是寒流突然袭击时;冬季气候干燥,体内水分消耗过大,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脑部供血减少,天气寒冷还会令人的血管脆性增加,因此寒冷

季节是中风发病的高发时期。

耿昱(右一)在查房

对于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风的发生率则更高。

而一些中青年朋友工作和学习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快,再加上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加班、玩游戏等,无形中再给身体添加一些压力,有的人因此就会有一些轻度的高血压,或经常头昏、脑胀,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脑血管意外,也就是中风。

“我们最近收治的病人中就有一位才38岁,一问病史才知道,平时抽烟比较凶,一查虽没有‘三高’,但胆固醇已高出正常值许多。”杭师大附院心脏中心主任杨德业说,一般人在30岁以后血管内膜就开始出现脂纹,就是脂肪在血管中的沉积,然后在抽烟、不爱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作用下,“三高”、肥胖、高胆固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都早早得盯上年轻人,如果再不重视起来,不管不顾超过10年,一半会发生冠心病,严重的则会发生心梗。

在傅国胜看来,年轻人得了心梗之后,愈后效果比老年人要更差,“老年人的血管是慢慢老化、堵塞的,而年轻人的血管还没有建立预防防御机制,发生心梗时,就是大面积、很彻底的心肌缺血,所以生活习惯不好的年轻人,一定要趁早改掉坏习惯。”

防止心脑血管疾病?老中医是这样保养的

“天气一冷,脑血管意外便高发,像那些有‘三高’、颈动脉斑块、房颤以及肿瘤的人特别注意。最近这段时间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