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举行的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暨年工作会议对今年东莞卫生健康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年,市卫生健康局将围绕“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总目标,建高地、登高峰,筑网底、强基层,打造顶天立地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从今天起,我们推出“顶天立地”系列报道,跟着莞小卫一起感受奋斗者的姿态,共同奋力开创健康东莞新局面吧!
2医院
5医院
76个医联体
所社会办医疗机构
个临床重点专科
41个临床特色专科
17家“互联网+护理服务”
试点医疗机构
8所护理院
4个区域消毒供应中心
4家全科医生实训中心
8医院
8个医学研究所
1个临床病理诊断中心
……
年,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医疗科教管理各项工作亮点频出。作为全市医疗质量和服务的管理部门,在新的一年,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将持续优化资源整合、加强医疗管理,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引进知名医学团队,创建国家重点专科
截至年12月底,全市已发证医疗卫生机构所。为了打造顶天立地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医院医院,重点扶持肿瘤科、神经内科等专科发展,引进知名医学团队,创建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医院生物医药中心实验室。
年10月份,五医院挂牌,迎来了新发展。而在今年,全市将医院建设工作。包医院与暨南大学合作,医院与广东医科大学合作。通过完备相关学科,加强专科建设,积极创建省、市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形成有竞争力的专科群和合理的人才梯队,服务能力达到市内或区域内领先水平。
医院供给侧改革将加快,医院医院、医院、医养结合等机构发展,以及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融合发展,医院成功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医院医院还建立了钟世镇院士工作站以及胆石博物馆,医院作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小综合,大专科”,医院供给侧改革,以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在引导社会办医方面,东莞将吸引境外优质医疗资医院,支持和规范互联网医疗机构的建设,促进人工模拟技术在医疗机构的应用,鼓励建设AI医院,提升社会办医疗机构服务质量,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诊疗服务量占总量30%左右。
医联体关系更“亲密”
新的一年,以医联体为抓手,卫生健康系统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和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通过完善双向转诊的标准和程序,强化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财政投入补偿和利益共享机制,大力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全市将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
在全市多个医联体的基础上,年,东莞将推进紧密型医联体试点。
强化医联体内部人财物统一调配和管理。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负责人介绍,通过探索“总额包干、节余留用”的医保支付方式,促使医联体内部机构从“重医疗”到“重健康管理”,做到合理诊查,降低医疗成本,全周期促进居民健康。
打造“15公里上门护理服务圈”
新的一年里,全市将继续改善医疗服务,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
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介绍,今年,将启动市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评审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培育和发挥临床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优势,医院建成至少6个重点或特色专科。通过推动市内不同级别机构间优质医疗专科或学科群的协作与合作,实现专科分级诊疗,人民群众能就近得到较高水平和颇具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在年,东莞推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广受好评。今年,通过加强对各试点医疗机构工作的指导,全市将打造东莞“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优质护理品牌;另一方面,东莞市将不断总结经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机制、优化信息服务平台等手段,聚集各种力量和资源,为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加试点服务机构,稳步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打造“15公里上门护理服务圈”。
通过行风建设,引导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执业的意识,全市医疗行业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来看年市卫生健康局医政管理和科教工作的成绩单:
在年,东莞市获得中国胸痛中心联盟颁发“胸痛中心模范地级市联盟奖”;促进社会办医获“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广东省“综合病例站点式”护理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荣获团体季军、“优秀组织奖”;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荣获东莞市值班值守工作先进单位;全方位做好亚洲马拉松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等。
突发公共事件,他们冲在一线
年12月22日7时30分,第17届亚马暨莞马鸣枪开跑。东莞卫生健康系统医疗保障的“最强天团”,为比赛选手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严密保障,取得了“零死亡”的佳绩。
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人始终坚守岗位、风雨无阻,第一时间启动医疗救治应急响应,紧急调集医疗资源,协调省市专家到达现场指导做好医疗救治工作,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针对各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事件,市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组织开展了全市医疗机构院前急救技能培训、传染病专题培训以及突发事件演练,有效地加强了全市急救队伍的建设,提升了东莞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救治水平。
医院建设,他们是“幕后推手”
在年,医院喜报频传,医院医院心研所合作设置“广东省冠心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东莞研究室”,与德国卡塞尔Vitos医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立中德骨关节交流中心;医院医院复审,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初步达成校地共建合作协议。
医联体,联体更连心。在年,全市8医院全部参与了医联体建设并发挥出引领作用,33个镇街(园区)医院已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全市95家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76个,其中,医院-医院医联体合作紧密,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先后补齐了医院20余类技术的空白。
保障医疗安全,他们是“护航员”
胸痛、心跳骤停,这样的紧急情况,抓住“黄金4分钟”,开通高效救治的绿色生命通道,规范建设的胸痛中心能发挥最大效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如今,东莞已经拥有国家级胸痛中心达8个、省级1个、市级2个,数量和质量排在全国地级市前列。
为加强全市医疗质量管理,全市相继成立了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高压氧、胸痛急救、脑卒中、皮肤性病、医学美容等17个市级质控中心,重点选择高发疾病、高风险环节以及关键技术进行强化质控,为全市医疗质量整体提升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改善医疗服务能力,他们是先行者
近日,医院第一位尝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患者家医院,对“网约护士”进家门的服务表示充分肯定及感谢。患者因脑梗塞导致完全丧失了自主行为能力,医院治疗都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实施“网约护士”后,患者只需要网上预约,在家等待护士到来即可。
在全年,全市22家医院医院,8医院大力推进“日间手术”试点工作,12家医院提供住院多学科诊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了就医成本。评审出28个东莞市临床重点专科和12个东莞市临床特色专科,智医院智慧护理走在全国前列,17家医疗机构作为“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医疗机构,四个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共接收了院外54家医疗机构消毒供应服务。
提高医生技术水平,他们是“班主任”
为了提升全市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在年,6家全科医生实训中心已经建成启用4家。东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堂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建设城区片区、水乡新城片区全科实训中心,计划年建成启用。如今,已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人。全市获得各级各类科研立项批准项,国家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批准项,收获满满。
志不求易者成
事不避难者进
年,市卫生健康系统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以奋斗姿态开创健康东莞新局面
文/南方日报记者欧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