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主任于建军勇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里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走起路来,腰身挺拔,标准的礼仪姿势;说起话来,言简意赅,典型的学者作风;诊起病来,直击要害,真正的大医风范;对待患者用心用情,对待朋友至诚至信,嘴角总是带着一抹谦和的微笑,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于建军留给临报融媒记者的第一直观印象。

于建军,医院脑血管病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年本科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年援疆在新疆咯什二院工作。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急危重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血管病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管理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组委员,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理事,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预防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神经外科介入专业组委员等省内及全国学术委员及会员。目前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著作近四十篇。多项科研获奖,填补了我区空白。拥有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严谨求是的治学态度、扎实的医学功底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在院内拥有一致的好评。

热爱是唯一仅有的答案

众所周知,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每一台手术都是一次高风险下再造生命的过程。于建军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的攀登险峰,在细如发丝的神经与血管中间,为患者寻找着每一线可能的生机。在从业的三十年间,于建军带领团队勇闯生命禁区,用精湛的医术,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并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及深厚的专业技能,在多个领域跻身山东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辉煌的履历背后是于建军默默坚守的历程。他祖籍文登,父母都是林业厅支援沂蒙山区建设的专家人才。年以优异成绩于昌潍医学院毕业后,本有机会留校的他义无反顾回到临沂,分配到医院。

于建军在校学的是临床医学,轮岗时却被分到内科。一个月后,觉得没意思,血液科的主任非常喜欢这个能干踏实小伙子,胆子大,基础好,但是于建军想去外科,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径直找人事科周主任,周主任说你近视眼,不适合外科手术,他不服气,自己跑到图书馆,查检医学大师的著作,带眼镜的专家书籍抱了一大摞,主任笑了,这个小伙子,有股子牛劲,更有冲劲!于是他如愿以偿到了神经外科。

彼时医院神经外科刚建科,其实源远流长的医学长河中,神经外科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仅有百余年的历史。许是有更多的未知探索,神经外科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深深地吸引着向来不服输的于建军,作为刚入职的年轻大夫,他扑下身子埋头苦干,颈动脉血管造影,腰椎椎管造影,所有的穿刺、推药、穿铅衣,吃射线……同事们都说他是拼命三郎,最多时候一个星期连上三个夜班。

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勤奋的工作,于建军一点一点地积累着临床经验和医疗技术,很快成为了科里的业务骨干。工作第一年,父亲大面积心梗,于建军陪床8个月,除了病危抢救的一个星期,愣是没请一天假,没耽误一天工作!正是这次经历,让于建军深深感受到病人的不容易,后来已跻身名医之列的他时常叮嘱他的医护人员,对于患者来说,求医是条很艰辛的路,我们应该尽其所能,为他们做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秉持着这份对事业热忱的初心,血气方刚的于建军将自己的全部青春都献给了工作,献给了需要他的患者。于建军用成就感冲淡了静默之苦,用自豪感耐住了精神寂寞,迅速成长为医院神经外科的顶梁柱。

一把柳叶刀为患者描绘出新世界

在科学严谨的医学世界里,于建军的身心早已无私奉献给了神经外科事业。多年来,于建军以刀为笔,在颅脑方寸间精心耕耘,以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因为热爱与执着,他不断探索,潜心进修,追求卓越。医院神经介入治疗技术中心学习,师从国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为更好地练习技术,于建军经常在科室一待就是一天。即便是晚上睡觉,他的脑海里都是手术方案。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熟练掌握先进治疗方法,为老区百姓服务。年顺利通过山东大学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取得硕士学位。返院后开展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和脑血管病的介入,挽救大量的急危重脑血管病患者。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的培训导师,在山东省神经介入专业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年,科室整体搬迁至南医疗区,成立脑肿瘤与脑血管病病区。于建军担任病区副主任,分管脑血管病,作为名副其实的“手术狂人”,医院同年龄组专家中手术病例数最多的专家,“手术狂人”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天赋和努力都不可缺少,随着治疗方式的变革及对医疗安全的考量,很多血管病都可以介入治疗了,开颅手术对脑组织损伤比较大,且难度大、风险高;与之相反,介入手术相对来说虽然损伤小、但风险并不小。

着眼于此,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熟练掌握介入手术,以科室为家,苦心钻研,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成为多种高难度手术的开创者,填补多项市内空白。

刀尖起舞,只为守护生命

在生命禁区“大脑”舞动手术刀,犹如在钢丝上行走,稍有不慎,病人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因大脑结构复杂、精细,脑部病变情况更是瞬息万变,既要手术解除病变,又要尽可能不影响周围密如蛛网的神经、血管,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神经外科医生常常面临“背水一战”的境地,这更加要求医生对手术一定要精细,不慌张,不毛躁,敢于担当。

神经像一条条光纤,遍布人体的全身,它的存在让人有了肉体上的知觉,更重要的是它支配着人的行为活动。当它发生病变,意味着人体的主导系统受到了破坏,人体将像失去了动力的机器。作为神外大夫中的佼佼者,于建军经常被求医无门的绝望病患家属当成最后一棵救命稻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最宝贵的,经不起丝毫马虎与懈怠,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他要求科里医生上了手术台就必须做到“精细如发丝,决断如将军”,这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但到了于建军这里,这种抽象不存在了。成为医生的第一天起,他的时间,就开始被切割细化,变得具象,也变得平常:早饭时间,五分钟的路程,三到四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手术;医院,查房、坐诊、手术,会议,晚上十一点多回到家,睡觉时间六个小时。这些数得过来的东西,几乎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这是他平常的一天,早上八点,于建军换好手术衣,走进手术室,从头部切开小口开始,如履薄冰地一点点分离血管畸形,“从第一刀起,到最后一刀落,都要保持着一样的精准、步调、呼吸、体力,还有心境。”手术到了下午,中间跟台的护士心疼主任不吃不喝,让他喝点奶牛以慰体力,显示手术中的灯光一直亮到了次日凌晨四点才终于熄灭了,患者颅内的血管畸形顺利而完整地取了出来。就这样,于建军用仁心仁术,不停地创造着拯救生命于万一的奇迹。而且这样的奇迹太多太多,数不胜数。

这样的医者让人肃然起敬。神经外科大夫也许是所有外科大夫里成长期最长的。扎实的解剖基本功、准确的判断、沉稳冷静细心,是神经外科大夫不能缺少的。他的学生张浩医师说,“于老师身上那股不畏艰辛,勇于承担责任,敢想敢干的劲头,特别值得年轻医生学习。他对我们期望很高,得益于他经常鞭策,我们成长得也特别快。”

近日一位男子找到他:“于主任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十几年前您救的小男孩啊!”当时这孩子车祸受伤,深昏迷,双瞳散大,家长已经准备放弃,于建军给予积极手术治疗,现在已经是肩负家庭重任的男子汉了,这次是他的妈妈需要做手术,男子特意来看他的救命恩人,说是于建军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于建军就这样以坚韧的毅力坚守着岗位,以无限的热情奉献于医学事业,曾经有一位颈动脉狭窄患者康复后对于建军主任啧啧称赞:“于主任技术这么高,待人这么和善,一点架子都没有,我真的是打心里佩服。”

“平淡乃绚烂之极”,30年寒来暑往,30年日月轮回,于建军奏响了一曲曲挽救生命的乐章,多次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与感谢信,诊疗患者上万人次,成功抢救几千余例重度颅脑损伤、脑出血及颅脑肿瘤等急危重症患者,手术室里长长的通道,真实地镌刻着曾经发生的一次次险象环生、惊险密布的经历。

妙手匠心医者仁心

熟悉于建军的人都知道,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不管清晨还是深夜,只要电话响,有紧急病人,医院。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手术方案,在保证病人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安排手术。有的危重症患者,他就亲自在ICU里守夜,谨防病情变化。医院彻夜工作也是常有的事,医院的时间远远超过与家人欢聚的时间。他就像是一个战士,随时都处在待命状态,等待一声令下奔赴战场。

回忆起那段过程,于建军用“煎熬”形容。其实,作为医生,这种煎熬时常存在,于建军说自己最害怕的就是手机铃声突然在半夜响起。从医以来,于建军从没有停止探索。他坚持节假日和星期天查房、危重病人及当日手术后病人晚查房,手术数千例,无差错事故及纠纷。对于特殊病例进行反复研究,不断将新技术引入神经外科治疗。

于建军宽厚低调的为人秉性、妙手仁心的医者情怀、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以身作则的师者风范,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自年带研究生,于建军培养了7名硕士研究生。他们学有所成,挑起大梁,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医师、学者、学科带头人。他笑着回忆到,前一阵学生打电话来,说要给他个惊喜,他赴约后看到的是显眼的横幅,上面写着“二十载芳华已逝再回首桃李芬芳”。

学不如好,好不如乐!说到这里,他的嘴角轻轻上扬,笑称自己命好是时代的幸运儿,“在恰当的时机选择了喜欢的专业,这三十年来,我越来越喜欢它。”但在背后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于建军行医生涯中全然没有“休息”二字,辛勤的付出才换来了他如今出神入化的手术技法。

博大情怀执着追求诠释责任与担当

年12月27号,于建军出任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主任一职。他心怀热情和动力,医院的建设中来,并全面负责起一个新科室管理的重任。他始终保持着对生命和手术的敬畏之心,他是完美主义者,完美到对每个患者、每台手术及手术的每一步都想到的苛刻地步。至今,他仍然保持着做手术前构思方案的习惯,“至少2~3套手术方案,会发生哪些突发,都要在手术前一天在脑海里过一遍。”

独行快,众行远。现代医疗团队合作非常重要,无论是同行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还是不同科室之间的配合,作为带头人,于建军充分尊重和支持每一名成员的发展,做人做事都要求非常严格,鼓励大家学习、进步,指导每位医生制定阶段发展方向,在长期的教学与工作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非常完备、科学的工作团队,医院神经外科五病区的发展也驶上了快车道,科室不断积极开展新的手术治疗,拓展手术核心空间,扩大业务范围,稳步开展一些高、新、难手术。同时,他还推出磨练年轻医生手术技能,让他们更快成长,并根据科室亚专业划分情况,有的放矢的引进人才,加快学科建设。他们用实力塑造了自己的科室品牌,体现了一个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体现了一个技术硬、素质高、作风正的队伍本色。

春去春来,花谢花开。年是建党周年,“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医院建院年,载风雨兼程,载晖光日新,一代代临医人踔厉奋发、行稳致远,医院昂首阔步,不断超越。谈及下一步的工作,于建军表示,将秉承着一颗悬壶济世的医者初心,带领神经外科团队一步一个台阶,逐步做大做强,不断提升,为鲁东南地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不负新时代医者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临报融媒记者汲长良孔令华通讯员杨学岭王小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