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最高级放射行医执照ABR;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南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具有欧美多国放射及介入学10余年工作经历。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长期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现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医生一:
张教授您好,脾外伤的栓塞段推荐用什么材料?弹簧圈致密栓塞吗?如何精确把握栓塞的长度呢?可否理解为通过栓塞近端主干控制脾外伤的迟发性出血问题,而靠其他三弓维持供应脾脏血运?
张子曙:
如何做好脾动脉近端栓塞
这篇文章重点讲述了栓塞材料问题,栓塞的精准位置就是您红色箭头提示的位置,就是在胰背动脉与胰大动脉/胰尾动脉之间,这样可以保三弓,长度当然必须限制在胰大动脉与胰尾动脉之间,但是,往往血管造影时胰背动脉显示不清。
医生一:
没有血管塞,胰背也不常见。
张子曙
因此,我们推荐使用长鞘,将长鞘置于腹腔干开口,甚至脾动脉近端,这样在术中可以经长鞘侧孔造影,往往可以显示胰背动脉。这种方式往往在文章最后提到的方法奏效。
如果定位准确,保三弓,如果定位不准,牺牲了胰背动脉,保二弓。
如果脾门异位栓塞,可能损三弓,等同于远端栓塞,导致脾坏死。
保三弓的目的就是保证脾实质的血供,同时降低脾血管床的灌注压力。如果保三弓,大致降压百分之六十。
医生二:
张教授,栓塞位置过胰背动脉,但不超过胰尾动脉即可。用弹簧圈栓塞应该也可以的吧?
张子曙:
弹簧圈是最常用的栓塞材料,如文中提到的,它容易导致异位栓塞,因此我们继续讲解了其他方法,特别是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弹簧圈栓塞近段脾动脉的衍生物,但克服了血流冲击导致异位栓塞的风险。
编辑:张斌欧漫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