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指在人体血管内形成的血块,血栓形成是指血管内形成血凝块的过程,血栓形成是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避免个体在遭遇创伤时过量的血液溢出。人体同时存在抑制血栓形成的因素,防止血栓无限制扩大和异常的血栓形成,即抗凝系统。当血栓完成了止血后,体内还存在清除血栓的纤溶机制,纤溶激活物/纤溶抑制物调解体内的纤溶活性。这样,止血与抗凝,纤溶与抗纤溶两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平衡,保证了人体内的血液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能够在血管内正常流动,既不形成血栓,也不出血,在创伤时形成血栓止血,止血后血栓又能够被清除。
但如果上述机制失衡,血栓形成过多堵塞管腔则成为血栓性疾病,血管内所形成的血栓随着血液流动的方向飘落,当遇到直径小于血栓的血管时引起血管堵塞即栓塞。由于这两个过程是相互关联的,故临床上将其一并称作血栓栓塞性疾病。该病是目前人类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血栓栓塞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的发病率为最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血管壁的损伤。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损害,促进了血栓形成。(2)血小板的改变。老年人的血小板的聚集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比青年人更易于引起血栓形成。(3)血液黏度升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内的血液粘度也随之增加,易形成血栓。(4)凝血功能的改变。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凝血功能的亢进,凝血因子增多,所以容易产生血栓。因此老年人是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重点。
血栓可以发生在心血管的任何部位,生理性血栓形成多发生在血管外,是对创伤的止血反应,是保护性机制;而病理性血栓形成多发生在血管内,造成组织缺血或者淤血,引起血管事件甚至血管性死亡。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包括动脉粥样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和外周动脉栓塞。该病是系统性的,冠心病、脑梗塞、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都是这一疾病的发生在不同血管的表现,所以这一疾病的防治也应该是系统性的。
作者:医院血管外科冯翔
来源:好大夫在线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5.07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