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卧床休息4~6周
B.应用止血药物
C.病室保持安静
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E.静脉滴注甘露醇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
解析:脑出血患者不能使用肝素,因为肝素属于抗凝药物,有导致出血的危险,脑出血患者应用之后会继续加重出血,使病情加重。因此答案选D。
2.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护理措施欠妥的是
A.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
B.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C.对尿失禁者持续留置导尿
D.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增高
E.备好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用物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答案:C
解析:对于昏迷且有尿失禁患者持续留置导尿容易导致尿路感染,故选C。
3.患者男,19岁。活动时突发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检查:体温36.8℃,意识不清,颈部明显抵抗,肢体无运动障碍,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此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先天性脑动脉瘤
B.脑血管畸形
C.脑动脉粥样硬化
D.脊髓或椎管内动脉瘤
E.先天性颅内动静脉瘘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答案:A
解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脑动脉瘤。故选A。
4.患者男,72岁。脑梗死后2个月,右上肢能在床面移动,但不能抬起,右下肢可抬起,但不能持重。右上肢、右下肢的肌力分别为
A.0级、1级
B.1级、2级
C.2级、3级
D.3级、4级
E.4级、5级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肌力分为以下六级: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任何收缩;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未达到正常;5级肌力正常,运动自如。故选C。
5.患者男,75岁。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晨练时突然倒地昏迷,疑为脑出血。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和血管是
A.脑干、椎基动脉
B.小脑、基底动脉
C.内囊、豆纹动脉
D.中脑、大脑后动脉
E.脑桥、基底动脉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脑出血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内囊,最常见脑出血的血管是豆纹动脉。
6.患者女,63岁。脑出血昏迷入院,呼吸突然变慢且不规则,瞳孔不等大,应首先考虑发生了
A.心室颤动
B.脑疝
C.窒息
D.呼吸衰竭
E.颅内高压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答案:B
解析:脑出血患者如果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升高、脉搏洪大、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为脑疝先兆。故选B。
7.患者女,70岁。有高血压病史20年,在做家务活动时突发头痛,左侧肢体偏瘫,医院检查,患者呈昏迷状态,CT见高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是脑出血,其主要的抢救治疗措施是
A.应用止血药物
B.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血压
C.应用血管扩张药
D.抗凝治疗
E.血液扩充剂治疗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脑出血急性期主要的治疗抢救措施是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
8.患者男,60岁。有高血压史10年,3小时前生气后突然出现头痛、呕吐,随即昏迷,急诊入院,诊断为“脑出血脑疝待查”。查体
37.4℃,P90次/min,R23次/min,BP/mmHg。首要的处理措施是
A.静脉滴注硝普钠降压
B.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止吐
C.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脱水
D.应用6-氨基己酸止血
E.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关键环节,首选20%甘露醇。
9.患者女,57岁。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患者询问护士,以下检查可以明确病因的是
A.CT
B.腰椎穿刺术
C.脑血管造影
D.MRI
E.血常规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脑血管造影(DSA)是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特别是颅内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10.患者男,62岁。晨起发现自己左侧半身肢体瘫痪,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该患者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作用机制是
A.补充蛋白质,改善循环
B.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C.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D.补充营养和水分,减轻水肿
E.供给热能,保持酸碱平衡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作用机制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血液微循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