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湖模式两周年,一封感谢信揭开医护陪 [复制链接]

1#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吴婧

两周年

年3月26日,医院中西医结合医疗照护病房护士长项巧珍收到了一封带有温度的感谢信,这天恰巧也是医院医疗照护病房启用两周年的日子。启用两年来,医疗照护病房致力于打造全新的医疗照护模式,累计为名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开启了全新的“西湖模式”时代。

感谢信的撰稿人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护理学院教授包家明,曾在浙医二院、医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从事护理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40年,任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护理系主任、杭州师范学院护理研究所副所长等,她是宋奶奶其中的一个女儿,她对于她的母亲宋奶奶在医疗照护病房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的时光表示万分的感谢。

宋奶奶性情温和、开朗,一生从事护理工作,今年99岁。患有高血压40余年,安装心脏起搏器10余年,持续性房颤5余年。下半年以来在家反复急性心衰发作,医院诊治。

年3月,宋奶奶入住医院医疗照护病房。包家明和她的兄弟姐妹考察了杭州6家相对医院,最后从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医院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定了由医院托管的医院的医疗照护病房。

入住后至年1月,宋奶奶病情稳定,生活能自理,参加病房组织的各种剪纸、绘画、唱歌、呼吸操等康复活动,对医疗团队的治疗、照护充满信任与感激。年4月30日,宋奶奶突然出现行走不稳,急做CT检查发现脑部5.9*3.9占位性病变(考虑脑肿瘤),转至医院三墩院区进一步治疗。3天后包家明接到病危通知书,由于疾病带来的痛苦,晚上无法入睡,一向心情开朗的母亲出现极度烦躁,失去治疗信心,多次要求放弃治疗,有一次她紧紧拉着女儿的手说:“求求你尽快结束我的生命”。

经过初步的对症治疗后宋奶奶病情相对稳定,于年5月22医院医疗照护病房。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中西医结合医疗照护病房主任柴栖晨副主任医师、以及医院中西医结合医疗照护病房项巧珍护士长领衔的医护团队对宋奶奶开展了安宁疗护,一度失去信心的宋奶奶在团队精心的治疗和悉心的照护下,再次展露笑容,达到了身心灵的平安。

年7月8日,宋奶奶再次因脑肿瘤引起脑组织受压、水肿,出现吞咽困难,失语失能,并进入嗜睡状态。柴栖晨团队面临着治疗的严峻挑战和困难,他们尊重宋奶奶的意愿,运用“缓和医疗”新理念,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宋奶奶的疾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项巧珍带领的护理团队,对宋奶奶进行身体的舒适护理、灵性照顾,陪伴宋奶奶过百岁生日,还制作了宋奶奶的生命回忆录,日常协助指导护理员及家属合理饮食喂养的方法,开展安宁疗护的身心灵照顾,使她每次都能奇迹般地渡过危险期,病情平稳下的宋奶奶一次次的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让家属感到特别的温暖与感动。

“我曾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13年,本想我应该能够做好母亲的基础生活照料,但是在我母亲失语、失能,特别是长期卧床带来的便秘、脑肿瘤导致的吞咽功能丧失时,我却感到自己24小时照护“无能为力”了,是医疗照护病房的团队用他们的经验、技术、责任心、爱心夜以继日的照顾着母亲,让母亲的最后时光,过得平静而有尊严。”包家明说。

年3月2日,由于宋奶奶病情又出现了反复,宋奶奶的生命在这一天走向了终结。幸运的是在医疗照护病房团队的安宁照护下,没有痛苦、有尊严、平静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西湖模式”日益完善

医疗照护病房不断前行

医院*委书记严静表示,医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的医疗照护模式,医院治疗后相对稳定的急性后期或尚需各种医疗照护的病人转送到基层医疗机构,使得病人可以获得一个连续的优质的诊治过程。这样既可以让病人不会滞留于床医院,又不至于回到家中无法得到后续的康复治疗。年,医院与西湖区*府签约托管医院,实行“病区医疗托管,门诊重点扶持”模式,医院开设“三甲标准病房”,集社区康复、医养融合、安宁照护的有机结合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建立“西湖模式”,有效整合医联体医疗机构内与社区中的照护资源。

医院医疗照护病房共有床位张,目前开放了五、六两层楼共计90张床位,首创“连续性医疗照护—西湖模式”。

1.整合性照护

建立《整合性医护团队及周全性老年病患照护》,从病患住院开始即进行全面“入院评估”,再由出院准备小组协助做“出院准备服务”将需要长期照护个案,依病人与家属需求进而发展“居家护理”,协助后续照护计划。

2.急性后期康复(PAC)

建立病人急性后期康复模式,急性期稳定之病人常因忧心返医院,既往会因此而以超长住院方式应对急性后期照护的需要。本病房引进台湾急性后期康复之医疗照护模式,让医疗服务质量与资源使用效率达到优效改善。

3.呼吸照料

建立从急性病房到慢性呼吸照料病房进而发展呼吸器依赖病患之居家照护模式,让呼吸器依赖病人在急性病房、慢性病房、并能出院持续接受照护,建立连续性体系,也能降低长期使用呼吸器病人占用重症病房或急性病房之情况,促使医疗资源合理使用,也让呼吸器依赖医院环境,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4.安宁缓和医疗

尊重生命价值与尊严的临终关怀服务,由一组医疗专业人员,用完整的症状缓解医疗以及爱心陪伴终末期病人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尽一切努力照顾病人,让他们有意义、有品质地活到最后一刻,提供的是身、心、灵的全人照顾。

医疗照护病房还不断扩大延伸医疗服务,成立了上门居家服务团队、出院准备服务团队、多学科会诊团队及安宁疗护团队,其中上门居家服务团队已与西湖区11个卫生服务站点建立对接机制,并且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自年3月26日成立至今已累计上门服务80余人次。由于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对居家服务的需求非常大,扩大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使服务能深入人心,帮助更多行动不便的患者,减轻家属经济负担,解决家庭照顾者居家照护的后顾之忧,让更多有需求的患者家庭得到这份“便利”,是医疗照护病房继续前行的目标。

包家明感谢信节选

一家值得信赖、医院

——写在母亲入住杭州医院2年感受

母亲宋云静,性情温和、开朗,一生从事护理工作,医院退休,养育5个孩子,今年99岁。母亲患有高血压病40余年,安装心脏起搏器10余年,持续性房颤5余年。下半年以来在家反复急性心衰发作,医院诊治,年3月入住医院托管的医院医疗照护病房(医院是以老医院)。

母亲年迈时有一条生存原则“在生命最后阶段一定不要插任何管子、不要过渡抢救,让她没有痛苦、安详、有尊严的离世”,并多次叮嘱我们5个兄妹。

优质、温馨医疗照护吸引了我们

我曾从事护理工作40余年,考虑母亲晚年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年初经5个兄妹讨论决定在杭州寻找适医院。为此,我们现场考察了杭州6家相对医院,最后从医疗、护理、生活照料、医院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医院,并于年3月20日在该病房开张之日入住。

三起三落起死回生,医护团队经受考验

母亲由于年迈,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及脑肿瘤,入住后经历三起三落的起死回生,经历新冠肺炎期间的严格限制家属探视,奇迹般的闯过一道道难关,开心的迈入年2月。这支医护团队是怎样进行“缓和医疗”、“安宁疗护”,让患者无痛苦、有尊严接受治疗,我见证了2年来医疗照护病房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真正感受到这里有一支值得信赖的诊疗、护理、照顾团队,是一家有温医院。

这里有值得信赖、技术高超的医生团队

1.“缓和医疗”让母亲得到最佳治疗

2年来母亲在治疗期、危险期、康复期等每一个阶段,由柴主任领衔的医生团队,以“缓和医疗”为理念,给出了有创新的不同阶段人性化、个性化治疗方案,使母亲得到最佳的合理治疗。

2.应对最严峻死亡治疗考验

母亲年7月8日进入嗜睡,出现脑水肿、吞咽困难等危重状态后,按照传统疾病治疗需要插鼻胃管给药及营养补充。但是,柴主任医生团队面临治疗的严峻挑战和困难,尊重母亲意愿,运用“缓和医疗”新理念,仔细研究病情,采用多学科联合,给出精准治疗方案,他们平时密切观察疾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面对母亲疾病三起三落严峻死亡治疗的考验,这支团队经受住了考验,并一次次让母亲油然而生建立起治疗信心,让我真正感受到这里有一支值得信赖、技术高超的医生团队。

这里有值得信赖,充满关爱、护理精操的护士团队

1.关爱照护,让患者感受到爱的力量

以项护士长为领衔的护理团队,她们以“人文精护,患者至上”为理念,经过严格专业技术及关爱照护培训,护理工作中除提供生理护理外,还时时提供心灵护理,建立起了一支充满关爱、护理精操的护士团队。

2年来通过娱乐活动、康复活动、赠送回忆录等活动不断向母亲传递爱,传递生存、传递战胜疾病信心,使母亲感受到把生命交给这样一支护理团队十分安心。

记得第一次病危还没有完全稳定,母亲情绪焦躁,失去治疗信心,转回到医疗照护病房后得到团队精心的护理,如共同为98岁母亲庆祝生日、精心为母亲设计及制作回忆录等,使母亲建立起战胜疾病的坚强信心和对生存的迷恋。在每次病危时,母亲都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特别是在母亲人很虚弱、无力对话、无力睁开眼睛的情况下,母亲依然坚强把药物及食物吃下去,坚持翻身,以最顽强的毅力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使我由衷的敬佩。

2.面对艰难护理挑战,让患者有尊严的生存

年7月8日,母亲因脑肿瘤引起脑组织受压、水肿,出现吞咽困难,失语失能,并进入嗜睡状态。由于周围静脉细、没有插鼻胃管等客观原因,这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及挑战,特别是抽血化验、营养补充等。然而,这支护理团队在护士长带领下,精心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通过床边心理引导,每天至少4-5次病房巡查,仔细寻找抽血静脉,指导护工及家属饮食喂养方法等,使母亲每次都能奇迹般地渡过危险期,母亲也一次次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我们也深感到在这样一支值得信赖,充满关爱、护理精操的护士团队精心照护下,母亲将会没有痛苦、没有悲哀、有尊严、平静的去迎接死亡。

……

患者家属:包家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