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 http://www.ykhongye.com/zjll/上
●妇瘤科:呵护女性健康的“红颜护卫队”
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
这些被称作“红颜杀手”的妇科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医院妇瘤科视呵护女性健康为己任,以综合治疗为主,依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健康水平,被誉为“红颜护卫队”。
■专家领衔
“红颜护卫队”崛起
领衔妇瘤科的是已经从医近30年的副主任医师陈凤仙。
她是中国抗癌协会会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妇科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同心·共铸中国心”妇产科专家委员会湘西自治州分会副主席,湘西自治州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湘西自治州医药卫生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医院、上海普陀区妇幼保健院、医院等进修学习,对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等妇科肿瘤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医院的支持下,陈凤仙与妇瘤科特别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科内医生均医院、医院医院长期学习,深入交流,实践锻炼。
建立一支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护团队。
■改变观念
涌起生活新希望
由于女性身体结构特殊问题,需要承担起结婚、妊娠、分娩及哺乳等生理变化,一旦患病,其生理和心理都承受极大压力。尤其很多患者的想法仍停留在过去医学欠发达时期。她们认为,妇科医生手中的“手术刀”是把“双刃剑”,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破坏正常女性器官功能,直接引发患者的各种生理障碍和精神忧虑。
陈凤仙坦言:“很多女性一听到自己患上癌症,就丧失了信心,不仅逃避问题,还拒绝治疗。”
当前,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第二位。近年,我州的宫颈癌患者也在逐年增多。其实,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药工业的飞速发展,宫颈癌可防可治,并不可怕。近年来,在满足女性正常筛查需求的情况下,医院还将治疗方式从以前的“普通外照+腔内放疗”升级为“精准放疗”,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和提高。
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早期病变较难发现。陈凤仙介绍,在目前的医学水平背景下,妇科两癌可防可治,关键是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尤其卵巢癌的治疗,第一次手术特别关键,只有手术清除比较彻底,术后的化疗才能起到良好效果。而许多患者并不了解卵巢癌第一次手术的重要性,草草治疗,时常耽误了病情。
其实,作为一名外科手术医生,“无瘤”的手术概念极其重要。病人后期的化疗是建立在手术清除基础之上,只有树立“卷地毯式”的无瘤思想,才是对病人最好的关爱。
妇瘤科的医护团队一直坚持这种理念,无论是在治疗还是在手术中。
她们的坚持,为更多的患者涌起了生活的新希望。
■精准治疗
“一对一”贴心暖心
为患者负责,医院妇瘤科医护团队对患者实行“一对一”诊疗:
——从患者入院开始,到诊断、治疗、放疗、复诊,都为同一名医生。这样不仅利于病人熟悉医生,放下焦虑,安心治疗,还方便医生更全面清楚掌握病人各阶段的病情,对患者实施精准治疗。
陈凤仙曾遇到一名宫颈癌患者。医院检查后确诊,医院治疗,手术可能导致癌细胞扩散,造成病情更严重,不如回家找偏方。当时,患者情绪低落,毫无信心,听了亲属的意见后,准备放弃治疗。陈凤仙仔细研究该患者的病情,认为其治疗后治愈可能性极大,面对患者“认命的放弃”,她急得不得了。从病情的专业分析到类似病人不听医生劝阻回家找偏方治疗的后果等,她一一和病人探讨……
在陈凤仙的专业分析和感情激励下,病人终于有了治疗的信心和勇气。作为科主任,陈凤仙亲自为患者主刀。十多年过去了,这位患者还时常带水果来看望她,直言感谢陈凤仙,帮助她度过难关,才拥有了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名癌症患者的身后,是一个家庭。幸福美满与否,离不开医生的关爱。
癌症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一对一”不仅让医生和病人紧密联系在一起,还让病人感受到了医生的贴心与暖心。妇瘤科医护团队对病人的关心、关爱,不但关系到病人本人的健康,也关系到她们术后的正常生活和身后的家庭幸福。
年4月的一天,下着小雨,却没阻挡住陈凤仙去新桥随访的步伐。她冒雨随访的这位大姐姓*,在23年前被确诊为宫颈癌。陈凤仙为她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节清扫,术后予以放疗及综合治疗,多年来病人一直坚持按时复查,无复发转移迹象。见到陈凤仙,65岁的*大姐热情的拉起她的手,请她进屋坐下。*大姐说:“刚患病时我很彷徨无助,医院后医生护士贴心关怀,陈医生为我治疗后康复。好了之后身体也很好,平时种菜卖菜,空闲了还绣十字绣,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激动之下,*大姐还编唱起了顺口溜:感谢医生救我命,永远不忘您的恩,如今生活多快活,吃水不忘挖井人……
妇瘤科医护的贴心暖心,为前来问诊的病人营造了良好的诊疗环境。她们越过了恐惧,积极配合治疗,与医护人员一起,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希望和美好。
这对陈凤仙和她的团队来说,足矣。
下
●耳鼻喉头颈外科:“海绵”团队的“顶上功夫”
随着医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疾病认识的加深,耳鼻喉头颈外科早已经脱掉了曾经的“五官小学科”帽子,成为各医疗机构举足轻重的大学科。
作为医院的重要业务部室之一,耳鼻喉头颈外科精准对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医疗卫生健康需求,为满足全州人民乃至四省边区人民的就医需求而努力奋进。
■年轻专家领衔
催生“海绵”团队
王暾从南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工作。在医院安排下,医院、医院进修,师从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
现在的他,担任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主持科室工作),为州医学会肿瘤学专业成员,擅长精准化鼻内镜微创治疗、等离子咽喉部病变切除术、头颈部良恶性肿瘤根治术。尤其在甲状腺癌、喉癌、腮腺癌、口腔癌的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经验。
医院的“老科室”。自建院初期即已成立,拥有光荣的传统,业务发展良好,前景可期。作为科室的“领头羊”,王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注重稳扎稳打。他要求团队像一块干海绵一样,不断的吸收国内外耳鼻喉头颈外科领域的新成果,为州内父老乡亲解除病痛。
■技术时时创新
患者喜庆“新生”
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引进了与省级医疗机构接轨的低温等离子刀、超声刀、鼻动力等系统。
“这些设备的列装,让我们如虎添翼。”王暾介绍。
原来,这些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治疗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口咽部、头颈部的良恶性肿瘤,以及鼻腔肿瘤等。基于新设备之上的新诊疗术具有低温、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帮助病人术后加速恢复,减小疼痛感。
特别是颈部恶性肿瘤,常常需要进行淋巴结的清扫手术,如甲状腺癌,涉及到甲状旁腺的保留,对手术要求极高。该科室对超声刀的娴熟使用和淋巴结追踪剂,大大降低了病人术后的并发症,极大地提高了手术效果。目前,在州内,医院是唯一一家正在运用淋巴结追踪剂(“纳米碳”)的医院。
在湘雅进修期间,王暾师从知名医学专家蒋卫红教授。蒋卫红教授通过多年的解剖与实践,总结出一套独有的“以基板为核心,以通道为指引”的理论,在降低风险的同时,鼻窦手术过程得到了极大简化,可以减少对鼻腔的损伤,以及病变病灶的侵入,彻底清扫病灶,大大减少了鼻窦炎复发的风险。这套理论在精准化鼻窦手术中成为一座新的标杆。王暾将这套先进理论带到了湘西,并通过他的双手付诸了实践。
年底,一名头皮癌女医院。经过多年前的手术和放疗,现在患处出现一个难以愈合的溃疡,导致头皮骨质外露。这个溃疡反复感染、流脓,一旦侵入颅内,极易形成脑膜炎,甚至脑脓肿,危及生命。经过会诊,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医师团队决定,在其周围正常头皮下植入一个头皮扩张器,通过两个月间断的注水,把头皮撑至正常的两倍大小,经过全麻手术,转移大面积正常头皮到原患病处。这个手术,不但治愈了患者不断反复的病情,也解决了困扰其多年来患病处没有头发的问题。
手术后,王暾通过朋友圈看到了患者自信又幸福的笑脸,她摘下戴了多年的帽子,长发飘飘,拍视频组织活动,忙得不亦乐乎。她特别感谢地说,是医院的医生,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病,还让自己“重获新生”。
■视病友为至亲
收获真诚点赞!
为满足全州人民就医的需求,医院的奔波,医院与湘雅医院、湖南医院、医院等保持着深层次交流往来。通过请名医会诊,“云诊断”等多种方式,医院医疗资源下沉,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
如果是技术是保障,平台是资源,那么医风就是基础。
医院的医生,在入职的第一天,首先学的便是“多为病人思考”。
王暾说,他现在都记得老一辈医生的话:“医院,是抱着对医生的信任和自身的‘不安情绪’。作为医生,只有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安抚他们的情绪,才是治疗的第一步。”多年来,耳鼻口头颈外科的医生从病情的诊断、治疗、住院流程,都悉心与病人沟通、协商。他们切实站在病人角度考虑问题,解决病人需求,获得了病人的真诚点赞,医患关系和谐。
这种良好的医风,也是医院医生们步入大医精诚之路最宝贵的资产。
“未来,会更好!”
来源|团结报
作者|本报记者石流通讯员杨宗丽
编辑|杨世芳
监制|陈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