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贴着脑干小脑,医生胆大心细剥下颅内肿瘤 [复制链接]

1#

在南医院神外科的病房里,11岁的聪聪坐在沙发上拼着积木。这项“小孩子”玩的游戏,能锻炼他的手脑协调能力,虽然他的动作还有些笨拙。“这是他刚刚手术完一个月的状态,再过三四个月、再过一年,他肯定是可以活蹦乱跳,和正常孩子一样。”

因为脑中长了巨大的胶质瘤,聪聪在11岁的年纪已经经历了两次开颅手术,在外地的第一次手术,还因为肿瘤长在贴着脑干的位置没能切除。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王汉东教授为其二次开颅,终于端掉了脑中的这个“大祸患”。

王汉东教授查看小患者术前影像检查资料

肿瘤贴着脑干长,打开脑袋又合上

“我们是从今年年初发现孩子不太对劲的,经常呕吐,最初还以为是胃肠道出问题,医院,后来有医生发现孩子还有眼球运动不太正常,步态也不稳,这才怀疑问题在脑子里。”聪聪的爸爸告诉记者,在做了核磁共振后,诊断很明确,孩子脑中有占位,正是脑中肿瘤导致了聪聪一系列症状。

为了让聪聪接受更好的治疗,聪聪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前往了北京,医院进行了开颅手术,但这次手术没能传来家人希望的“好消息”。因为聪聪的肿瘤与脑干、小脑黏连,只能切除了一小部分,解决了脑积水的问题,打开的脑袋又被合上了。术后病例提示:考虑低级别的胶质瘤,分级I-II级。专家建议尝试放化疗来“对付”脑中剩余的肿瘤。

于是,聪聪爸妈又带着孩子来到了南京,医院复查了头颅MR。病理科专家会诊并结合分子基因检查,确定聪聪所患的是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分级是I级。医生建议聪聪爸妈咨询一下南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汉东教授,如果能完全切除肿瘤,聪聪不需要进一步放化疗,就得到临床治愈的结果。

影像资料上能清楚看见第一次手术后残留病灶

二次开颅,三个小时“胆大心细”切除肿瘤

“孩子术前的影像检查资料显示,脑中肿瘤被切除了楔形的一小块,还有相当大的残留。肿瘤直径有4-5公分,能不能切除?我觉得可以。”王汉东教授说,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是非常重要的解剖结构,有大量的神经纤维和神经核团,与心跳、呼吸、运动、消化等众多生理功能相关。聪聪的肿瘤虽然起源于脑干,与脑干广泛黏连,但在影像上还能看到与脑干的“分界线”,仍然有完整剥离的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聪聪的肿瘤分级是I级,是良性肿瘤,对放化疗其实不敏感。如果进行放化疗,很快会发生脑水肿,影响诸多生理功能,甚至引发瘫痪,生存质量会明显下降。”王汉东教授表示,手术切除肿瘤,对聪聪这个11岁孩子来说,肯定是最优解。

在充分准备后,聪聪的二次开开颅手术开始了。手术从第一次手术的“伤口”进入,在显微镜下,王汉东教授非常小心地沿着肿瘤和脑干的边界,将肿瘤一点点地分开来。手术中一旦触碰到脑干核心区域,聪聪的心率可能立即明显变慢,这时候需要换个区域操作,医生胆大心细地抽丝剥茧,三个小时手术中,聪聪脑部肿瘤终于被完整地切除了下来。

两次手术,聪聪在脑后只留下了一道疤痕,长好后,外观能基本看不出来。术前头疼、呕吐等症状也消失了,经过一段时间康复、适应,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王汉东教授看望术后康复中的小患者

儿童颅内肿瘤有多种,家长要留心相应症状

儿童颅内肿瘤的手术有其特殊性,孩子本身体重轻、血容量也少,因此麻醉、术中监测等有特别的注意点,术中出血也要尽量控制,各项操作都要更加细致,才能保证整个围手术期的安全。王汉东教授在医院半年时间,已为十余名孩子做了各种颅内肿瘤、尤其是颅底高难度肿瘤手术,小患者们预后都很好。

王汉东教授提醒,儿童颅内肿瘤有很多种,较为常见的有脑膜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等,聪聪所患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是比较少见的一种。虽然聪聪的肿瘤属于良性,但因为肿瘤压迫了临近的组织、血管和神经,可出现一系列的相应症状,严重影响了生活。儿童脑肿瘤发生部位、肿瘤性质不一样,临床表现也不完全相同。脑肿瘤压迫到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累及消化系统,会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压迫运动神经,可能出现步态不稳、协调异常;压迫到视神经,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重影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儿童出现生长发育水平的异常,如过于瘦小、过于高大,也要考虑是否存在脑肿瘤等疾病。

因儿童脑肿瘤常见症状大多不具有特异性,出现时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如果儿童出现以上症状,医院进行检查,由医生进行判断并接受相应治疗。对一些有遗传倾向的脑部,如有神经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病或是血管母细胞瘤等家族史的,更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检查,以期尽早发现问题。

通讯员李娜蒋佳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彦

校对王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