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事之夏,警惕缺血性中风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的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夏天骄阳似火,气温很高。人体血管扩张,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一些病人的耐热能力不如健康人,于是,闷热的季节就成了他们的“多事之夏”,而用药不当更是“助纣为虐”,易诱发缺血性中风。当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缺血性中风的危险比25摄氏度时高70%,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尤其“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病患者及体弱多病的高龄老者,是缺血性中风的高危人群,应予特别警惕。

降压类药物:夏季人体血压不大稳定,时高时低。有的高血压病人治病心切,大量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过度下降,导致血流缓慢,血粘度增加,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而中老年人脑动脉大多硬化,便造成脑部血供不足,极易导致缺血性脑中风。故使用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时,切忌操之过急,应合理用药,使血压逐渐下降至“理想”水平。

消炎药:即用以消炎、抗风湿的药物。消炎药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外周阻力升高,血压随之升高。且消炎药会降低肾血流量和水钠排泄,也可升高血压,导致缺血性中风。另外,医药实验表明,老人血中的前列腺素浓度比正常人低,服消炎药后,将进一步降低其合成,常常会因血压骤然升高而导致脑中风。

解热镇痛类药物:高热病人常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其退热机理为通过大量的出汗散热使体温下降。而大量出汗后,人体内失去水分,尤其是伴有呕吐、腹泻的中老年人,发汗后体内“失水”现象更为严重,从而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性增加,加上老年人常有高血脂症,并伴有血管斑块,这就促使血栓形成。故中老年人发高烧时,最好不服此类药物,而以物理降温为好。

安眠、镇静药:许多镇静、安眠药物(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等),在抑制大脑皮层而发挥镇静作用的同时,也抑制心脏、扩张血管、降血压,且可松弛肌肉、抗抽搐。如用之不当,特别是在超量使用时,可引起血压过度下降,致使大脑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发生脑中风。

促凝血药(止血药):中老年人发生出血性疾病时,常应用止血敏、止血芳酸、安络血,及立止血和仙鹤草素等止血药。这些药物使血液凝固性和血粘度增加,过量用药易引起血栓形成,阻塞脑血管,导致局部急性缺血,出现脑中风。特别是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更易形成血栓。

专家推荐Experts

高柏荣

现任中科·名中医堂主任中医师

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医院客座专家。擅长中医内、妇、儿、皮肤、肿瘤、男科等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诊疗,尤其善于心、脑、血管、神经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慢性肾炎、肾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诊疗。

#中科体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