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比如超声、CT、X线以及核磁共振等,能及时发现病变位置和其他异常,用于诊断多种疾病。影像学检查种类比较繁多,那该如何选择最佳的检查项目呢?
如何选择最佳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1、头颈部
脑部疾病应第一选择CT检查,能发现大多数脑部疾病,比如颅内外伤或脑血管疾病,还有脑肿瘤以及先天性脑发育异常。不过,对椎管内各类疾病、小转移瘤以及垂体微腺瘤等,CT检查并不是最佳。
磁共振成像能作为CT的补充,及早发现脑转移瘤和急性脑梗死,同时也能检查出椎管内疾病。血管检查应第一时间选择血管超声,能清晰观察血管壁光滑程度、内膜增厚程度和斑块等。
不过,需通过颅脑CT来明确诊断急性脑血管疾病,判断是否出现脑出血;排除脑出血后,需进一步做磁共振成像来看一看有没有新发的脑梗死。
2、肺部器官
年龄未满40岁的人群做常规检查,普通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前常规检查应第一时间选择X线检查。不过,肺部组织易出现重叠和遮挡,X线放射剂量比较小,密度分辨率比较低,不能及早发现肺部病变,易出现漏诊。
X线检查结果异常时还需做胸部CT检查;肺癌高危人群、肺小结节复查等需做胸部CT检查,还有肺癌患者分期、寻找肺部原发灶时也需做胸部CT。
3、胸部器官
通过心脏彩超检查能清晰看到结构病变,实时动态了解心脏结构以及运动情况,判断心脏状况,不过无法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能观察冠状动脉管壁的软斑块,及时发现是否有钙化,同时也能评估冠状动脉狭窄范围以及程度,为治疗方案提供基础信息。
4、骨骼疾病
骨骼和关节疾病应第一时间选择X线检查。不过,部分骨骼和关节疾病,尤其是炎症和肿瘤早期,X线表现比较晚,第1次检查可能呈现阴性,因此需定期复查,也可以做CT或磁共振检查。通过做CT检查能区分软组织疾病,比如骨化病变、钙化病变或皮质骨破坏等。因为肌肉、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间密度差别差不多,通过X线检查不能分辨,因此需做磁共振检查来明确诊断。当怀疑出现肿瘤或水肿、出血或坏死时需优先选择磁共振。
5、腹部器官
肝脏、胰腺和脾脏等都是实质性器官,因此可选择超声检查,能准确区分囊性病变还是实性病变;增强超声检查,能了解病变部位血液供应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了解局部血流速度以及方向。
温馨提示
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病变,应选择不同的影像学检查项目,到底该如何选择还需听从医生建议。无论是哪种影像学检查都有一定的优势和缺点,必要时还需联合来确诊疾病。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和我的健康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