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脓肿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疫情期间,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家门口的
TUhjnbcbe - 2025/1/20 18:06:00

昨天听朋友说,她家楼上有人打孩子,孩子哇哇大哭的声音响彻整个楼层。听完门道妈心里一紧,估计小家伙被打得不轻,心疼他。

我想说,这段时间,由于疫情,寒假被无限期地延长,和神兽们同困在家的家长们,你们还好吗?

我其实特别能理解那种无奈:

你刚收拾好的卫生,神兽一分钟让它变回解放前。

你在家办公,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准备的午饭,神兽却嫌这嫌那,挑三拣四。

你讲了N多遍的数学题,神兽还是一做就错,改了也错,仿佛大脑一直在别处。

你总劝自己,再忍忍,再忍忍,疫情好转了,马上就开学了。

但是开学通知却一直遥遥无期。。。

你每天除了应付各种工作事务,还要照顾娃的吃、喝、拉、撒、睡、玩、学,

你除了是个职场人,你还是保姆、大厨、保洁、老师。。。

日复一日的压力下,

你对孩子的希望、耐心、理智,都慢慢消磨殆尽,

而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只有焦虑、烦闷、暴躁。

于是,

终于有一天,小神兽某个辣眼的举动点燃了导火索,

你这个膨胀到极点的炸药包终于爆炸了。

其实,疫情这段时间,每个人都活得不轻松,尤其是家长们。

新闻都说了,疫情期间,家庭暴力指数增长。说明情绪问题是目前社会普遍现象,而不是个案。

估计有不少家长都有过动手的冲动吧?

只是有的能忍住,有的没忍住。

但是,门道妈妈想告诉你,没忍住,动了手,可能对孩子造成很严重的危害!

医院就接诊过这样的病例:一个小男孩原本活泼好动,因为调皮捣蛋,被他爸爸狠狠地打过屁股后,孩子突然表现得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甚至出现嗜睡、不易叫醒的情况,而且病情日益加重。

后经开颅手术,竟然发现男孩的小脑桥脑角处有一个黄豆大的血肿!小男孩此前并无外伤史,医生说这是打屁股时,臀部突然受力,暴力通过脊柱传导和头部重量的反作用力,使得颅骨整体变形,引起脑干损伤。该男孩头部血肿就是脑干间接受伤的结果。

所以,各位宝爸宝妈注意了,孩子真不是随便能打的。

“暴力”除了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伤害外,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恐惧、憎恨、自卑等负面影响,所以,你看,你动手了,也许表面上孩子“听话”、“顺从”了,但其实并没有产生任何实质的好结果。

所以,各位宝爸宝妈,从现在开始,就算你再生气、再烦躁,也请你管好自己的双手,因为它们一旦带着愤怒打到孩子身上,真的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我们不要做家门口的“野蛮人”。

其实,有的时候,父母和孩子水火不容,是因为都站到了各自的对立面。

作为家长,我们想做到“控制”,我们控制着孩子向我们认为对的方向发展,我们控制着家庭生活按部就班、井井有条地进行。

但是孩子并不是牵线木偶,他们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着个体人格的发展规律:

婴儿期(0—1.5岁)的孩子是在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时他们非常在意有需求时父母的出现。

儿童期(1.5—3岁)的孩子是在建立自主感,这时他们和父母开始有冲突,也是所谓的“幼儿叛逆期”。他们的某些“淘气”和“难以管教”的行为其实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学龄初期(3—5岁)的孩子处于主动探索阶段,这时他们会有一些异想天开和大胆的尝试,独创行为和想象力如果得到父母的鼓励,就会逐渐建立自信心。

学龄期(6~12岁)的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并在逐步适应社会,如果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顺利完成学业,就能建立勤奋感,养成独立性。

可见,孩子在不同生命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人格发展特点,家长应该顺应这些特点,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孩子“听话”。

试想,如果孩子真的事事都听你的,没有思想,没有个性,是不是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其实,有时,我们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视角,想象一下自己在那个年龄阶段的心路历程,就能理解他们,知道这些言行是那个阶段特有的,而不是他们故意与我们为敌,和我们“对着干”,这样想,是不是对于孩子那些“气死人”的言行也能释然很多?

对于婴儿期的孩子,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吃喝拉撒等生理需要,是无意识的,而且这时他们对规则没有概念,所以在这一阶段家长尽量不要过多管束孩子,只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健康就好了。对于儿童期以后的孩子,家长要适当管教,但是一定要控制好“度”。放任不管和过于严厉都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

当然,不管哪个阶段的孩子,我们都应该以鼓励为主,多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引导,尽量少用批评和惩罚。

对于孩子犯错误,家长其实有很多管教的方法,而不是非要采用最极端的“暴力”方式。

比如这些方法就可以选择采用:

1、切断和建立条件反射: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建立的,如果这件事对孩子来说有好处,他就做,没有好处,他就不会做。所以,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反射和切断反射来培养孩子的习惯和纠正孩子的错误。

比如汉堡有一个阶段,只要大人不顺着他了,他就往地上一躺。刚开始我很生气,叫他快起来,甚至呵斥他,但是他根本就不吃那一套,而且躺地上的频率越来越高。

这是因为孩子看到家长生气了,觉得自己的“报复”得逞,而且你越表现得生气他越得意。

所以这时候就要切断这种条件反射,采取冷处理,不去搭理他,几次之后,他会认识到这种“报复”是没有用的,以后自然就不会用了。

2、讲道理:从儿童期开始,家长所说的话,孩子基本都能理解了,所以当他犯错之后,家长要和他讲道理,让他明白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会对他和别人造成伤害。

只有明白了道理,孩子才会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做的后果。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学龄期以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

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3、直接后果法:孩子越小,建立良好习惯的过程越长,因为孩子太小,他们对不好的后果没有太多体会。如果一个事情,家长强调了很多次,孩子仍然没有改进的话,可以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

比如,有一个阶段,汉堡中午吃饭总是一边吃一边玩,能拖拖拉拉地吃一个小时,讲道理很多次,不见效果,为了惩罚他,我们就会把饭拿走,下午也不给东西吃,让他体会不好好吃饭就要挨饿的后果。被饿过那一次之后,他以后吃饭的时候就会好很多。

最后,门道妈妈想说,请尽量不要对孩子使用“暴力”,同时你也有义务,让家里的其他成员远离“暴力”、拒绝“暴力”。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快乐的家庭环境下成长。

本文参考:

埃里克森(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疫情期间,比病毒更可怕的,是家门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