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却越来越多,尤其近年来血管疾病多发,并且正逐渐趋向于“年轻化”。
心脑血管类的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性的医疗难题,据世卫组织(WHO)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累计血管疾病患者有接近4亿例,我国占据了其中的一半以上,造成这样的局面,与国人日常烹饪有很大关系。
我国的烹饪技术肇始于新石器时期,至今已发展了多年,其中适量搭配的调味品至关重要,而部分调味料若是毫无节制的食用,很可能会增加血管堵塞的风险。
案例:
老王今年45岁,在工地打工,吃饭时总喜欢让食堂多放点酱油和盐,有一次,一个工友尝了老王的饭菜。
皱着眉头说:“老王你怎么不直接吃盐呀,这么咸”,老王说:“这你就不懂了,这样吃着有味、吃着香啊”。
这天中午吃完饭,老王正干着活,突然一阵头晕,倒在了地上,旁边工友一看,连忙打电话喊来救护车,医院。
经历4小时抢救,医生告诉家属:“王先生脑部两根血管堵塞,属于突发脑梗,虽然已经没有生命危险,但是可能会落下偏瘫的后遗症。”
旁边妻子听后大哭:“怎么会,怎么可能会脑梗呢?他平时身体可好了,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主治医师通过详细的谈话了解叹息:“平时干这种体力活,怎么能吃那么重口的食物!”
医生提醒:厨房中的3种调味料,或会给血管“添堵”,劝你少吃
1、食盐
食盐是最常见的一种调味料,生活中的各种美食都需要食盐的加入,然而食盐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应控制摄入量。
《居民膳食健康指南》指出,成人每天摄入的食盐量应不超过6克。
若是经常食用多盐的食物,容易引起血液中水钠滞留,损伤血管内壁细胞的渗透压,容易引起血管肿胀,短时间升高血压,或会增加脑梗、心梗发作的风险。
2、酱油
烹饪食物时加入酱油,具有增色、提鲜的作用,是国人厨房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料,可这种调味料不宜多吃。
酱油是大豆经过发酵制作而成,其中含有大量盐分,若是经常在食物中添加大量酱油,会增加血管内壁形成斑块的几率,一旦血压升高,很容易出现血管堵塞得情况。
3、白糖
糖也是厨房中常见的一种调味料,可以用来制作甜点、糕点、糖醋菜品等,比较受大众欢迎。
白糖还是人体的能量来源之一,虽然白糖对我们如此重要,可还是要控制其摄入量,营养学家指出,每人每天摄入的糖应该在40克以下。
若是过量摄入白糖,其中不能够被吸收的糖会转化为脂肪,会引起血液中脂类的含量增加,容易对血管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血管堵塞并非“不痛不痒”,身体出现以下异常,劝你早做检查
◆晨起腿脚乏力、头晕、头痛;
◆睡觉时流口水、身体发麻、小腿频繁抽筋;
◆听力骤降、舌根发硬、口齿不清;
◆双脚冰凉、身体不协调。
生活中,养成3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能对血管健康大有好处
1、早睡早起
坚持早睡早起有助于身体健康,是比较良好的生活习惯之一。
睡觉的时候,身体的代谢器官能够有效的对脂肪和毒素进行代谢,有助于减少有害物质在血管堆积。
并且睡觉时,血液流速缓慢,若是长期睡懒觉,身体局部经常性的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很可能会危害血管健康。
比较合理的睡眠时间,应该保持8小时的充足睡眠,晚上10点睡觉,到凌晨6-7点较好。
2、及时补充营养物质
血管的健康少不了营养物质的补充,例如菊甙、氨基酸、硒元素等,对血管健康有益。
云台冰菊中含有氨基酸、硒元素、菊甙等营养物质。
菊甙对提高血管弹性有一定的帮助,多补充菊甙,有助于抑制血管老化、硬化,能起到一定的保护血管作用;
氨基酸有良好的促代谢的能力,能够提高对血液中脂类的代谢效率,避免因血管中大量的脂类堆积而危害血管健康;
硒元素有助于毒素分解,能够避免毒素在血液中含量过高,还可以提升血管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降低血管受损伤的风险。
开水冲泡云台冰菊,适合日常饮用。
3、坚持运动
坚持运动对血管健康有一定帮助,而且运动时,部分毒素能随汗液排出,还可以燃烧脂肪,有助于降低在血管形成血栓的几率。
值得注意的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选择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运动,可以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伸展运动、散步、慢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