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寒冷的冬天已过去,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如何养生呢?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是阴阳交替的季节,所以是养生的最佳时机。医学上认为,春养于肝,夏养于心,秋养于肺,冬养于肾,所以春天进补,重在养肝。
1.从起居上
春天的几个月,是万物复苏,各种生物欣欣向荣的季节。人们也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起床后要全身放松,在庭院中悠闲地散步以舒畅自己的情志。
人们从冬季已经习惯了早睡晚起,过渡到春季的早睡早起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不要太急于转变,而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时间变化而逐步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春天尽管天气转暖,但是气温变化大,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还相当大,因此,宜穿着方便添减的衣服。
2.从饮食上
春季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升发的特点,春季喝汤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同时还应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养。
偏于气虚的人,可多选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煲汤,如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肉、瘦猪肉、鲜鱼、花生、芝麻、大枣、栗子等;偏于气阴不足的人,可选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来煲汤,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百合、银耳、蘑菇、鸭蛋、鸭肉、兔肉、蛙肉、龟肉、甲鱼等。另外,春季饮食还要注意多食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荠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子、香椿头、蒲公英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等作用。
3.锻炼
春季的运动养生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由于寒冷的冬季限制人们的运动锻炼,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更需要锻炼以增强其运动功能。春季人们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保持体内的生机,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4.情志
中医理论认为肝属木,与春季相应,生理特性为喜通达而恶抑郁,故有大怒伤肝之说。肝的生理特点是喜欢舒展、通畅的情绪而不喜欢抑郁、烦闷。专家指出,在春季保健重点是保持自己的心情舒畅,努力做到不着急、不生气、不发怒,以保证肝的舒畅通达。
春季养生,情绪上要乐观,不宜抑郁或发怒,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有肝脏疾患的人,要做到心宽、心静。在繁忙浮躁和充满诱惑的尘世纷扰下,要做到恬然不动其心,就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5.春季可以通过香灸养生
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春季是冬夏转换阴阳交替的季节,天气时冷时热,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
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体弱多病者以及老人和孩子则易产生不适应症,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春季在疾病的防治上要早做准备。因此春季可以通过香灸养生,调理身体
香灸,是应用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经络,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香气能平静人的心绪,在《本草纲目》中有清神理气、补五脏、温肾暖精,壮阳除痹、止咳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小便气淋。不仅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享受,更对身体有健康的作用。
香燃烧发出的气味,可以免疫辟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
香灸功效原理
香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在治疗疾病,预防保健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功效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温经散寒:香灸,本身属于温性,再加上点燃后的温热刺激,可以起到很好的温通经脉,祛寒的作用,符合寒者热治的中医治疗基本的原则,也是香灸可以治疗很多虚寒型疾病的原因所在。
2、通络止痛:香灸,芳香、辛散,本身就有通络作用,再加上点燃后的热力,具有很好的疏通经络的作用。经络疏通,气血得行,通则不痛,因此可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
3、益气升陷:香灸,中草药具温性,可以温阳益气,具有顾护,升举和提托的作用陷下则灸之加以概括。
4、回阳救逆:香灸疗法可以发挥其温通阳气的作用,使得阳散厥逆之人回阳救逆,转危为安。
5、预防保健:香灸疗法通过中药本身及穴位的双重作用,可以调整经络气血,气血充足通畅,则人体正气充足,虚邪贼风不能侵袭机体,却中医所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香灸的临床功效
1、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香灸其性温热,能起到温通活血作用。临床上可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四肢活动障碍、关节疼痛以及中风偏瘫等。
2、回阳复脉,温中散寒
香灸灸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等穴,对脾虚泄泻、消化不良、脘腹胀痛,以及命火不足、肾阳虚冷所致的阳痿、遗精、带下、夜尿频数等,均有良效。
3、调和营卫,升阳益气
香灸温灸肺俞、大椎、足三里等穴,临床上可治卫阳不固、腠理疏松,经常用于伤风感冒或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特别是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夏秋之交灸肺俞、足三里,可增强体质、密固肌表,预防感冒、哮喘等效果尤佳。灸百会、中脘、足三里等,对中气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脱肛等,有升阳益气之功。
4、培补元阳,预防疾病
春季节常用香灸灸气海、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等穴,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预防疾病之作用。临床证实,灸足三里、气海等穴,有降低血液凝聚、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之作用,可预防脑血栓形成;灸足三里和悬钟穴有降压作用,如患高血压的中老年人,突感手指、足趾有麻木感,速灸以上两穴,能预防中风的发生;灸神阙穴(肚脐),可使脾胃增运、六腑通畅,周身之气得以畅行,从而达到益寿保健之目的。又据报道,用艾灸足三里等穴,可治放疗后白细胞减少,改善患者虚弱症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达到扶补正气的目的。
5、健脾祛湿,疗痹止痛
香灸灸法有温经气、散寒邪、除湿气、止疼痛的作用。对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的痹证,以及年高体弱、气血虚亏、寒湿凝重的腰痛和脘腹疼痛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6、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香灸灸法,性温热,能散寒凝,如痈疽未熟者可使之消散,已熟者令其速溃。对年高体弱、气血不足而久不收口者,可使之收口生肌。灸法还有使白细胞升高、吞噬能力增强以及减少炎症渗出的作用。
香灸穴位处方
1、咳嗽处方:大椎、肺俞、脾俞、天突、中脘、尺泽、曲池、列缺、鱼际、足三里、丰隆。
2、哮喘处方:大椎、肺俞、定喘、风门、肾俞、膏肓、尺泽、列缺、天突、气海、足三里。
3、胃疼处方:脾俞、胃俞、中脘、关元、内关、足三里、公孙、行间、内庭。
4、不寐处方:脾俞、心俞、厥阴俞、肾俞、神门、安眠穴、失眠穴、三阴交、涌泉。
5、眩晕处方:脾俞、肾俞、膈俞、百会、风池、印堂、太阳、翳风、头维、三阴交。
6、小儿遗尿处方:肾俞、膀胱俞、关元、中极、太溪、神门、三阴交。
7、呕吐处方:脾俞、中脘、内关、章门、足三里、公孙、太冲。
8、肋痛处方:肝俞、肾俞、期门、行间、足三里、支沟、日月。
9、腰痛处方:肾俞、气海俞、志室、腰阳关、委中、命门、太溪、三阴交。
10、头痛处方:风池、头维、通天、合谷、昆仑、百会、太阳。前头痛另加上星、阳白穴,巅顶痛加悬颅,后头痛加天柱、后顶穴,侧头痛加率谷,太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