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最新一期国际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顶级期刊《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Materials,即时IF=16.)在线发医院携手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开展的脑卒中治疗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系列由药用天然产物小分子化合物衍生的纳米粒子,既可作为脑卒中治疗的有效药物,又可作为靶向脑卒中区域输送药物的有效载体,为脑卒中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
本篇研究成果题为《用于脑卒中治疗和药物输送的脑靶向、酸响应性抗氧化纳米粒子》“Brain-targeting,acid-responsiveantioxidantnanoparticlesforstroketreatmentanddrugdelivery”。医院(医院)神经外I科张申起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
论文截图
张申起介绍,当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死亡原因之首,也是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健康,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而传统治疗药物因为不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治疗效果差强人意。
药用天然产物(Medicinalnaturalproducts,MNPs)是许多传统中草药的主要有效成分,但由于超过90%的药用天然产物小分子化合物水溶解性差、体内半衰期短、靶向性不高,因而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不能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药物治疗。在此背景下,研究团队筛选出一系列药用天然产物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纳米超分子自组装方法合成药用天然产物小分子化合物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水溶解性、血液稳定性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
研究团队同时发现,桦木酸是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抗氧化剂之一。通过应用化学合成技术,桦木酸增加氨基后生成胺衍生物桦木胺,所合成的桦木胺纳米粒子在酸性脑卒中微环境中可快速释放药物。在桦木胺纳米粒子表面修饰CXCR4拮抗剂AMD,可增强其主动靶向脑卒中区域能力,而通过包载神经保护肽NA1,可使其改善脑卒中的功效进一步增强。
NA1-A-BAMNPs合成示意图
NA1-A-BAMNPs治疗脑卒中示意图
研究团队曾在年国际卒中大会(ISC)上汇报该研究阶段性成果,为狙击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方式,使全球更多脑卒中患者受益。
论文第一作者张申起副教授
张申起副教授擅长于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与显微手术治疗,长期致力于脑卒中、恶性脑肿瘤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创新政策的支持下,于年至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神经外科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近年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01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影响因子合计.分。获中国专利7项,美国专利1项,研究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记者:卫未,通讯员:杨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