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家镇西喻村前林子组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候选人宋凯荣事迹
宋凯荣是兰家镇西喻村前林子组村民,今年64岁,回想起嫁给刘广明42年时间里的生活,宋凯荣依然笑呵呵地说,挺好,虽然穷点、累点,但是我们这一大家子关系处的好,小姑子小叔子也都非常关心这个家,即使有困难,有大家的帮衬也都挺过来了。她口中的“家”不是两口之家,也不是算上儿子、儿媳、孙女的五口之家,而是包括婆婆、小叔子的七口之家。在她的笑容背后是无微不致照顾小脑萎缩的婆婆7年,是照顾脑血栓不能自理的小叔子4年,也是含辛茹苦为家付出的42年。
长嫂的质朴,依然温暖着这个大家庭
俗话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宋凯荣的老公刘广明是家里的老大,还有2个弟弟、2个妹妹。宋凯荣说,我22岁嫁给刘广明时,刘广明最小的弟弟13岁,最小的妹妹15岁。宋凯荣结婚后与老人分家单独过日子,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从来没有忘记老人。她说,公公那一家子还有6口人,小的还在念书,家里但凡做点好吃的,还要给老人留点,给小叔子、小姑子带点,那时候家家日子都不好过,即使做点好吃的,能做多少,一分完自己都没有什么份了。她说,后来有了小孩后,生活更是辛苦,白天婆婆帮着带孩子,我和老公都要下地干农活。农村人,没有别的能耐,就靠土地生活,每天起早贪黑的干,忙完大地的活,还要侍弄菜园子,有了空闲还要卖“功夫”、打零工,每天抽出时间还要照顾孩子、探望老人。提起以前的生活,宋凯荣忍不住一阵嘘嘘,眼中都有几分湿润。是呀,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说不出担当、尽责这样大气的语言,也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她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日子更好过一些,让老老少少这个大家庭更温暖一些。在与宋凯荣聊天时,她的小姑子刘玉静从婆婆的屋子里走出来,提到以前的生活,刘玉静说,我们有一个好嫂子,大哥大嫂结婚后分家了,不管我们也说得过去,却从来没有忘记我们。嫂子有什么好东西都要可着我们,家里的活忙完了,还要帮着这边。那时候嫂子真的累,但嫂子从来没有抱怨过,我们都打心里感谢嫂子。刘玉静说,虽然我和姐姐都嫁到外地,但我们都经常回来,看望年迈多病的母亲,心里也记挂着嫂子。提起宋凯荣,村会计喻素春介绍说,宋凯荣非常善良、乐观,对待老人、小叔子、小姑子真够用,家风也非常好,孩子也孝顺。宋凯荣嫁到前林子村42年,没有跟公公婆婆、小姑子小叔子红过脸、吵过架。现在的社会,还能像他们那一大家子关系和睦、亲情浓厚的真的不多。提起以后的生活,刘玉静说,即使有一天母亲不在了,我们也会像照顾母亲一样照顾嫂子。
长嫂的孝顺,让婆婆有个舒适的晚年
宋凯荣的老公公去逝7年了,而今年87岁的婆婆患小脑萎缩已经10年多了。公公没有去世时,虽然宋凯荣也经常去照顾婆婆,但毕竟还有老公公,这也让她不致于太过于分心。而在老公公年去世后,她和两个小叔子就担起了照顾婆婆的责任。小叔子是瓦匠,为了让小叔子安心上班,她主动跟小叔子约定,“你上班期间由我照顾妈,等你冬天没活了,我们再一起照顾。”一提起这事,二弟刘广君就说:多亏了嫂子,不然我哪能静心上班,安心挣钱呢。宋凯荣却说道,都是有家有口的人,不得活着呀。我是女的,照顾婆婆方便、也细心。再者说,我是嫂子呀,我们一大家子处了这么多年,他们像我亲弟弟一样,我能让他们大老爷们守在家不挣钱吗?他们的工作本来就有危险,再不静心出点啥事,咋整?宋凯宋与婆婆家住在一条街上,只隔不到20米远。宋凯荣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做饭做菜,饭菜做好了先给婆婆送去,在婆婆吃饭期间,把屋里屋外的卫生收拾了,然后再回家吃自己的饭、收拾屋、下地干活。有时地里活着急,自己的饭都顾不上吃了。但无论田里和菜园子的活有多忙,每天三顿饭按时给婆婆送去,风雨无阻。村里的邻居说,宋凯荣为了照顾老人,连自己的亲孙女都没怎么带着。看着87岁的婆婆拄着拐杖颤颤巍巍从自家院里走出来,宋凯荣急忙上前扶住。宋凯荣说,婆婆耳朵聋,每次说话都得大声喊,一天下来喊得我心都累。让她累的不单单是患小脑萎缩的婆婆,还有患脑血拴生活不能自理的二小叔子刘广亮。
长嫂的大爱,把小叔子当成亲弟弟照顾
对于宋凯荣来说,就是屋漏偏逢连雨天。今年64岁的刘广亮是宋凯荣老公刘广明的二弟弟,患脑血栓已经4年了,生活不能自理,语言无法表达,现在跟老人东西屋住。宋凯荣说,刘广亮是个可怜人,妻子、孩子都不在了,母亲又是小脑萎缩,我不管谁管。要送去敬老院也行,但吃的能有家里贴心呀?穿的能有家里干净呀?在家里由我照顾,家里的这些哥哥姐姐还能经常看着。只是以前需要照顾一个人,现在变成两个人了。每天三顿饭按时给婆婆和小叔子送去,早上送饭时要收拾屋,不让屋里脏乱。中午送饭时要洗衣服,尤其是小叔子刘广亮,因为不能自理,需要经常更换,经常洗。晚上送饭时要烧炕,不能让婆婆和小叔子冻着。忙完东屋忙西屋,剩下时间还要收拾自家,还要下地干活,每天不到晚上10点都没有上炕休息的时候。刘广亮生活不能自理,为了不让小叔子在屋里憋屈着,每天还要用残疾车推着小叔子到院外、街上走一会,透透气,晒晒太阳。提到推刘广亮出来,宋凯荣说,推出来,什么时候回去得看刘广亮的意思。那怕再有多忙的活,多急的事,也得听刘广亮的,不然就生气,这么大的男人得这样窝囊的病,我哪能违他的心呀。由于小叔子不能说话,只能通过手势来表达,但大家都看不明白,一旦不对心了,刘广亮就发脾气,甚至用手扒拉人。提到这时,宋凯荣一边推着刘广亮一边骄傲的说,刘广亮发脾气时打他哥、打他姐,但从来不打我。我照顾的时间长,刘广亮表达的手势我基本能看懂。
提起这一大家子的事,笔者问宋凯荣,心酸过吗?宋凯荣迟疑了一下,说道:能不心酸吗?晚上都睡不着觉呀,咱一个农民家庭,要干活,要挣钱,可算千辛万苦把孩子拉扯大了,也结婚了。又开始照顾老的,还要照顾小叔子,有点时间还要下地干活、洗衣做饭,是真累呀。尤其是前两年,老伴刘广明也得了脑血栓,万幸的是症状轻。提到刘广明患病,宋凯荣拍着胸脯,眼里含着浅浅的泪说道:我到现在都是一阵后怕,如果老伴再倒下了,那我也真崩溃了。看着坐在路边石头上的婆婆,又看看坐在轮椅上的刘广亮,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斤的宋凯荣说道,我自己的父母不在了,我就把婆婆当亲妈侍候,把刘广亮当我亲弟弟照顾,谁让我是嫂子呢。如果哪天我也倒下了,我的责任也就尽到了。
来源:兰家镇西喻村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