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范:抗美援朝视死如归致敬最可爱的老校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历史必将铭记,人民不会忘记。在纪念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校友办公室特别采访了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87岁的老校友赵子范同志,让我们跟随吉财“最可爱的人”,一起回顾抗美援朝时期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共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铭记光辉历史,向英雄致敬!青春献战此生不悔着戎装年,抗美援朝的号角在东北大地吹响,当时年仅17岁的赵子范就读于长春市第二中学,听说了抗美援朝招募 ,他义无反顾自愿加入到抗美援朝 汽车一团,随即出征。赵老师回忆着说:“那时候还小,还是个中学生,想要改造改造自己,为了国家争光。”如此稚嫩的他却进入状态很快,表现一点也不比老兵逊色,虽在后勤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安全。美*的炮火不停地轰炸,赵老师每日的工作就是冒着枪林弹雨不停息地在战场之间运输武器、粮食、志愿官兵等等。“轰炸是经常的事,每天没有时间休息,也不想着休息,一般都是晚上作战,白天睡觉,没什么地方住,闭上眼睛就是睡觉了。”赵老师叹息一声,“从年抗美援朝,经历了五年枪林弹雨,时刻保持着警惕,整整五年呐……”赵老师接着回忆到,当时的朝鲜比中国还要落后,没有先进的武器,也不会打仗,全靠着中国的 冲锋陷阵。中国当时的战斗机数量很少,也几乎都在高空飞,而敌方的武器先进,经常会遭到美*的空袭,这时候防空洞就是救命洞。“打仗你得会躲,哪个地方能有掩体就躲起来。”赵老师讲起了他的打仗策略,“那时候没有什么精准的表来记定时炸弹的时间,就是顶着响儿上,车开到这儿了,另一边就炸了,有时候刚开过去就炸了,就在心里数着数啊……”讲到这,赵老师脑海中回想起了当年死里逃生的画面,眼眶不禁湿润了,苍老得满是皱纹的双手掩起了双眼。“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身着戎装,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此生无悔。国家的安定是由一批又一批像赵子范同志这样的老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该向先烈学习,不忘先烈们留下的优良传统,在他们的引导下昂头挺胸,不畏艰险,大步前行。战友情深生死离别难相忘
战争的原因,每一名战士都要与入伍前亲近的人分开作战,一起作战的同志就成了新的“兄弟”,因为老人是汽车营的运输兵,运输的车辆有时出现故障或问题,同志之间就会互相帮助来修理。一提到当年朝鲜战场上的往事,老人仍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同志很重要的,他们救你的命呀!”赵老师讲起当年的一场奇袭白虎团安平山战役,三名战友一起在运输的路上,不料被袭击,一名同志作掩护不幸牺牲,赵老师也不幸被弹皮击伤。
想到牺牲的战友,老人的深情突然凝重,又在重复着说那句“同志很重要的,那个时候是同生死共患难。我一想起这些战友,心里就不舒服……同仇敌忾、共同作战,老人与战友们之间建立了深深的情谊。生死之交,超过了一般的友谊,舍命的情分,自当终生难忘。
凯旋归来苦尽甘来年7月,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年赵老师凯旋回国,随后转业到北京仍然从事运输工作,年回到家乡长春,来到当时的“吉林财贸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吉林财经大学”工作到退休。赵老师在最后和我们说“那时候真的都是出生入死,命没交代在那里就算不错了。”经历了战火硝烟、腥风血雨,赵老师回国后和平幸福生活就此开始,如今的赵爷爷已是耄耋之年,儿孙满堂。虽有小脑萎缩走路不方便,但身体还非常硬朗,他珍惜那段青葱献给祖国的岁月,怀念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牵挂吉财的校友和学子,并给予我们深切的期望: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奋斗。时间飞转,岁月如梭。抗美援朝已过去七十年。相较于抗美援朝年代在环境恶劣、物资匮乏、装备落后、补给困难的艰苦条件下,仍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胜利,现在的我们面对的所有问题似乎都已不是问题,所有困难也似乎已不能成为困难!我们要做的,除了要感谢这些无数先烈和英雄付出沉重代价所换来的伟大时代,更是要用心用情做事,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习近平总书记说:“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让我们向赵子范老师致敬!向抗美援朝的所有英雄致敬!
编辑:张欣孙佳宁
审核:校宣传部校友会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