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我正要接待外来参观的客人,在路上遇到了张奶奶用轮椅推着老伴李爷爷,看到张奶奶吃力的样子,我急忙向前搭把手,接过轮椅快速地往前推去。轮椅上的李爷爷惊恐地大声喝斥:慢点慢点。尽管我十分自信有绝对的把握不会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但常年坐在轮椅上的李爷爷可不这么认为。他的世界是平静的、缓慢的,他的视觉神经受不了快速移动所带来的不适,我想我当时忽视了这一点。有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按照正常人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没错,但是用在高龄老人或是身有残疾的老人身上,恐怕就不准确了。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用老人的视角想问题,设身处地才能提供好的服务。我在接受护理培训时,老师让我们体会一下什么是高龄老人,我的腿和胳膊被绑住,限制了关节的灵活,手上带上特制的手套,拿东西不再灵活,眼睛带上了遮光的眼镜,视力顿时变得模糊起来,耳朵被塞进棉花,听力也变得十分迟钝,常人的举手之劳,这时候却变得困难重重。事实上这并非高龄老人的全部,因为我们还有清醒的思维和健康的心脏,假如这两样再打折扣,高龄老人生活的真实处境就可想而知了。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必须理解和接纳老人身体和心理不再年轻且已老化这样的现实。高龄老人大多数有脑萎缩症状,而且经常把记忆与现实相混合,甚至包括梦境,她们会非常反感对自己有所限制的人,而实际上,有些做法是必须的,经常你会听到对护工的埋怨,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护工或者不应该被责任,或者事情并没那么严重。
一个奶奶说护工对她有仇、对她迫害,一问结果,才知道实际上就是怕她从轮椅上滑下去,用一个绳子把她固定在轮椅上了;
有的奶奶说护工偷她的衣服,一盆一盆地往外偷,实际上是护工是给她洗衣服去了;
有的奶奶说大夫对她不好,一细问只是大夫查房时没有多呆,去细听她讲昨晚做的一个梦;
有的奶奶说这里没有好人,实际上是她文化大革命时受过迫害。
总之,当老人说一些不好的事情时,不要立刻相信,她们大多数是受集体生活限制觉得不习惯,并在自我想象中得出某一结论,不要全都信以为真。根据老人日常生活习惯,你可以大致判断出老人的“言不由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